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学科起源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1-04浏览次数:1760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学科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众多著名学者,如戴炜栋、何兆熊、王德春、胡文仲、张咏华等,很早就注意到文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在教学研究中采取跨文化研究方法的必要性。这与跨文化交际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际发展不谋而合: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掀起了文化热90年代中期,由胡文仲、何道宽、关世杰、高一虹、林大津以及众多学者发起的首届国际跨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同时,国内学者编写的跨文化交际教材纷纷涌现。

与此同时,顾力行教授于1993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培训部(后更名为出国培训中心)开始了教学工作。顾教授生活在亚洲10余年,拥有跨文化交际硕士学位,他很快意识到,对于将要出国留学的学者和在国有企业从事跨国商务的员工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1994年,与培训部的领导共同合作,顾教授向高阶学员开设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为中国学生服务,顾力行教授致力于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他的努力吸引了张红玲教授、范徵教授、王恩铭教授等一系列进行文化研究的上外学者的关注。张红玲教授1999年的博士论文即以在外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为题,范徵教授在教授一门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国际商务的课程,而王恩铭教授正致力于研究美国文化。1999年,时任上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张祖忻教授和张红玲教授邀请顾力行教授面向传播学专业本科生教授一门课程,并同时为研究生和年轻教员开展了一个研讨会,朱晔副教授即在当年的年轻教员中。

    初设的几门课程反响热烈。2000年,时任研究生院院长的冯庆华教授邀请顾力行教授面向全体研究生开设一门公选课。课程每年出席人数约80余人,学生评价极好。为此冯庆华院长、戴炜栋校长及时任外事处处长的孙信伟教授在研究生院特设了一个教学岗位,以便顾力行教授专注其跨文化教学和跨文化研究的开展。2002年跨文化交际专业首次面向研究生,隶属英语学院的文化方向(英语国家文化)。顾教授开设了三门课程。第一个学期,有七名学生以顾教授作为论文指导老师,迟若冰即是其中一位。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2005年,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这些努力为推动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继续浏览

>>返回历史现状